
中方融媒5月20日讯 张赫男,中共党员,现任中方县铜湾镇人民政府副镇长。工作以来,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始终秉持着“无我”的崇高境界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坚守“无悔”的坚定信念,勇往直前,鼓足“无畏”的勇气,敢于担当,勇于作为。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认认真真做事,踏踏实实做人”的深刻内涵,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曾荣获中方县优秀共产党员、中方县三等功、中方县“三八”红旗手等荣誉称号。
以学促干、以干践行,是狠抓落实的践行者、力促者
“书记,今天我们还得去组里再核实一遍情况,必须把底数摸清摸透。”工作中,她始终秉持克服“本领恐慌”的紧张感,把学习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。每到一个新岗位,她第一件事就是钻研业务——向老同志取经问道,向上级部门研读政策,与同事探讨工作方法。无论是开拓性工作还是攻坚性任务,她都秉持“文经我手无差错,事交我办请放心”的态度,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清晰的工作思路,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答卷。
这位巾帼干部既有柔情似水的为民情怀,更有敢打敢拼的硬核担当。担任镇扶贫办主任期间,她以“脚下沾满泥土,心中装满百姓”的执着,走遍村寨,协调解决难题,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;疫情防控期间,她用乡音土话解读政策,制作的20余个防疫短视频、撰写的百余篇报道屡登省市媒体,既织密了防控网,更传递了正能量;执纪监督时,她坚持“打铁必须自身硬”,以“正人先正己”的准则强化干部管理;妇联工作中,她创新推进“爱心妈妈”活动周、“湘妹子能量家园"建设,用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。在她身上,新时代女性干部“柔肩担重任”的风采熠熠生辉。
以笔为犁、以镜为窗,是基层故事的发声员、宣传员
她始终秉持“脚底板下出新闻”的理念,是扎根一线的“故事捕手”,是正能量的“传播使者”。宣传工作对她而言不仅是职责,更是一份炽热的情怀。在她看来,每一个平凡的基层工作者都是时代的注脚,每一件琐碎的民生小事都值得被记录。
“好新闻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”,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洪峰来袭时,她穿着雨靴、举着相机,与抗洪队员同进同退。浑浊的洪水没过膝盖,她却说:“这个角度拍出来的抢险画面最真实”。深夜的办公室,键盘敲击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成曲,她要把当天见证的感人故事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。抗冰保畅期间,她一边挥动铁锹参与除冰,一边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按下快门。那些党员干部带头破冰、群众自发送姜茶的画面,一段段生动的文字,变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新闻。春耕时节,她主动对接各村,建立素材报送网络,把田间地头的奋斗故事写成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
如今,她正致力于打造一支“带不走”的宣传队伍。通过定期举办新闻写作培训,建立“发现-采写-报送”快速反应机制,培养了一批善于观察的“乡村通讯员”。在她的带动下,镇里的宣传工作形成了“人人都是宣传员”的良好氛围。从巾帼故事到乡村振兴,从工作纪实到产业发展,一个个沾泥土、带露珠、冒热气的基层故事,通过这支队伍传向更远的地方。
以心交心、以情暖情,是百姓身边的好朋友、好邻里
她是群众眼中可信赖的“贴心人”。在基层工作的日日夜夜里,她用真诚架起了党群连心桥,用行动诠释了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”的为民情怀,用心用情与百姓交朋友。
“小张,我有一个亲戚,我想介绍给你做对象可以不?”在脱贫户朱姐眼中,她不仅是帮扶干部,更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妹。丈夫外出务工的日子里,她常到朱姐家走访,关心孩子学业,讲解帮扶政策。一次次促膝长谈中,两人建立起深厚情谊,朱姐甚至操心起她的终身大事,主动要为她介绍对象。当村民潘姐正在为大女儿的未来迷茫时,她像自家亲戚一样耐心开导,不仅帮着分析现状,还帮助她舒缓焦虑情绪,直到看见潘姐重展笑颜。面对周叔对医保报销的困惑,她不仅详细解读政策条文,还叮嘱老人看病就医时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,把复杂的流程变成贴心的服务。在村里,她总会保持一个温暖的微笑,一声关切的问候,一次真诚的倾听,用心用老百姓的语言讲政策,用邻里间的方式解难题。
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乡村振兴最前沿,从疫情防控第一线到民生服务细微处,张赫男用实干诠释忠诚,以担当书写答卷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党员干部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飒爽英姿和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为民本色。
责编:袁敏
一审:袁敏
二审:谭莹莹
三审:蒲长征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